把脉土壤现状 提供治理依据
发布日期2018-08-20 浏览 19903 次
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土壤“国控背景点”采样任务
把脉土壤现状 提供治理依据
图为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分析中心工程师将1%的硝酸滴入土壤消解原液。 记者段丽茜摄
日前,随着秦皇岛市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采样工作结束,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的129个土壤“国控背景点”采样任务。
对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进行采样的目的是什么?在防治土壤污染、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上将起到什么作用?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全省共有129个土壤“国控背景点”,样品采集须在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30米范围内
6月4日,省、承德市环境监测人员组成采样小组,赴围场坝上防风固沙区的背景点。
“就是这里。现在我手机能打开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采样管理系统了。”随着点位的确定,采样人员贾建华开始用铁锨挖掘采样坑。
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是代表本地区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或未明显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的土壤原有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的点位,是反映长时间序列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的对照点。今年3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达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采样任务,其中河北省共有129个背景点,数量居全国第三位。为保证历年来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此次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采样要求在坐标30米范围内才能打开手机APP,上传采样信息。
塞罕坝机械林场采样点土壤松软,贾建华挖到30多厘米深时,出现了沙土层,挖到1米左右深时重新出现了土壤层。“这个采样坑上面一层土,说明近年来河北省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得比较好,中间沙土层是当年风沙入侵的见证,再下一层有土壤说明这里原来有植被。一层土一层沙,分层非常明显,这是我们这些年防风固沙的见证。”他说。
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远离人为干扰,对其进行监测,是为了掌握土壤环境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了获取土壤环境的本底数值,为监测土壤环境常规点位、风险点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与之前相比,今年我国对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监测的质控要求更高。每个背景点都有精确坐标,采样人员在现场持样品采集手持终端确定预设的采样点坐标,还要观察坐标点所在位置是否符合土壤采样的代表性要求。如果坐标点处是岩石、沙土等,则允许在周围采样,但实际采样点距离目标点位的距离不能超过30米。
土壤监测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采样坑的规格为长1.5米、宽0.8米、深1.2米。在采样坑剖面采集的土样用来监测无机物。为避免铁质工具影响土壤中的金属含量,贾建华把土壤裸露面用采样木铲进行了修整,然后从下而上在3个土壤剖面层采集了样品。
采样人员申英锋则用铁铲在0-20厘米的土壤层中采集了超过2000克的土壤样品,用来监测表层土有机物含量。“采集监测有机物的土壤样品不能用木铲子,是为了避免对土壤样品产生污染。有机物易挥发,需要用冷藏甚至零下18℃冷冻的方式储存。”申英锋说。
严把采样质量关,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家底
土壤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河北省也提出,强化土壤污染防治。
严把采样质量关,确保监测样品的准确性、代表性,对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家底至关重要。
5月24日,省、张家口市环境监测中心采样人员一早出发,到赤城县闪电河乡的背景点采样。汽车行驶到沽源县境内时,导航显示到背景点没有了路,而直线距离还有11公里。采样人员就翻山越岭50多公里后到达山下,再上山到达规定点位。
为避免过多人为干扰,很多点位设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交通条件差、自然环境复杂。
“有时候GPS显示直线距离不到100米,但从这个山头翻到另一个山头,或从一个山谷跨过山翻到另一个山谷,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三四个小时。”张家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分析室主任潘民强说。
自5月21日采样人员在张家口市桥东区大仓盖村挖下第一个采样坑开始,到6月17日采样结束,这期间正值麦熟之际。为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采样,河北省很多采样人员冒着高温钻草丛、进麦田,全流程规范作业。有的采样人员在持续高温预警中,穿梭在田间地头采集土样。
监测61种无机物和两种有机物含量,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土壤现状报告
8月1日,记者在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分析中心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
工程师曹艳梅正将1%的硝酸滴入土壤消解原液。“这是要监测土壤中金属铍的含量。”她一边介绍,一边将稀释好的硝酸原液放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以前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背景点监测的项目只有8种无机物,今年增加到61种。0-20厘米表层土壤样品测试项目为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其中有机氯农药就是我们常说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多环芳烃包含15种物质。”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董立鹏介绍。
采样人员采集了样品后,经过严格运输,将样品运送至省环境监测中心,储存在专用风干室和制样室。
根据土壤监测技术规定,在分析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前,要把砂砾、植物根系去除,再经过几次研磨,将土壤样品研磨成直径0.15毫米的细颗粒。
分析金属铍之前,曹艳梅将土壤细颗粒放到万分之一的天平上,精确称量出0.2000克土壤,然后放入消解比色管,加少许水润湿,再加酸定温定时进行消解。“称重时偏差最大不能超过0.0002克,消解是将土壤中的元素导出,一般需要五六个小时,得到透明胶状体。”曹艳梅说。
监测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质量控制要求,期间,分析人员还会对土样进行平行监测。“一个背景点的土样需要采集两份,每份土样只有编号,等监测数据全部出来后,再将同一点位的两个样品数据进行对比,看是否一致。”正在监测硒等金属元素的高级工程师任汉英说。
据介绍,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将于10月底结束,之后将相关数据上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9年4月底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全国的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第一手的土壤现状报告,为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的技术支持,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